鑄造模具熱處理工藝分類說明
鑄造模具熱處理工藝主要分為整體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化學熱處理三大工藝類型。而在模具制造中經常采用的是:退火、淬火、回火、調質等整體熱處理工藝,以及滲碳、滲氮、碳氮共滲等化學熱處理工藝。
熱處理工藝按工件在加工過程中要求或所處工序位置不同又可分為預備熱處理和 終熱處理兩類。
預備熱處理的目的在于先前加工所造成的某些缺陷,如晶粒粗大、帶狀組織等;或降低硬度適應以后機加工的需要;或為調整組織狀態(tài)、內應力為 終熱處理做好組織準備。預備熱處理一般指退火、正火和調質,主要對象是鍛件、鑄件和粗加工工件。
終熱處理能使鋼件滿足在使用條件下的性能要求,如淬火、回火、化學或表面熱處理。有時,鋼材退火或正火能滿足使用性能要求,這時正火和退火也是 終熱處理。
一、退火及其目的、應用和分類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20——30。C,保溫 時間后隨爐溫或在石灰、石英砂中緩慢冷卻下來,以接近平衡狀態(tài)組織的一種熱處理方法,稱為退火。
1、退火的目的
1)降低硬度,削性能
2)削除偏析,均勻成分,鑄造、軋制、鍛造和焊接過程中的組織缺陷,殘留應力。
3)細化晶粒,性能,并為 終熱處理準備良好的金相組織。
4)恢復塑性、韌性,便于冷變形加工。
5)內應力,穩(wěn)定尺寸,減少淬火變形和裂紋。
2、退火的應用,退火工藝主要腹膜于鑄鍛件和冷壓件加工后,利用堆焊和焊接方法來或修補凹模后,都 進行退火來應力。
3、退火的分類。退火可以細分為 退火、等溫退火、球化退火、均勻化退火等多種。
1) 退火。 退火是將亞共析鋼(碳的質量分數(shù)<0.77%)加熱到A3以上,保溫足夠的時間,使組織 轉變成奧氏體冷卻。 退火的目的是使鋼件軟化,以便于以后的機械切削加工或塑性變形加工;使鋼的晶粒細化、內應力以及為淬火準備適宜的組織。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 退火的加熱溫度通常規(guī)定為高于A3以上20——30。C。但工模具鋼中經常含有鎢、鉻、鋁和釩等強碳化物形成元素,適當?shù)靥岣邐W氏體化溫度可使它們所形成的碳化物能夠較快地溶入奧氏體中。
一般 退火需時較長。為了縮短工藝過程的時間,保溫后可盡快地把鋼件從退火加熱溫度降至稍低于下臨界溫度。此后,在珠光體轉變溫度范圍內用適當?shù)睦鋮s速度緩冷,轉變成符合要求的金相組織和性能。
2)不 退火。不 退火對于亞共析鋼,加熱溫度在A1——A3之間,而對于過共析鋼則在A1——A3之間,通常稍高于下臨界溫度。
不 退火與 退火的區(qū)別在于前者只是部分地重結晶形成奧氏體,而后者則全部重結晶, 轉變成奧氏體。因此, 退火又稱結晶退火。
不 退火的目的與 退火近似,但由于在加熱溫度下不能 重結晶,所以細化晶粒方面不如 退火的好。但不 退火的優(yōu)點是加熱溫度低,所以不 退火又有低溫退火之稱。
3)等溫退火。多用于工具鋼、合金鋼,可代替 退火,縮短退火周期。目的在于金相組織,降低硬度,切削加工性能。
等溫退火的加熱工藝與 退火相同。但鋼經奧氏體化后,等溫退火以較度冷卻到A1以下,等溫 時間,使奧氏體在等溫中發(fā)生珠光體轉變,然后以較快冷速(一般為空冷)冷至室溫。
4)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碳的質量分類≥0.77%的模具鋼中應用 普遍的退火工藝。采用此工藝可使片層狀珠光體變成粒狀珠光體。由于粒狀珠光體硬度比片層狀珠光體低,因而了模具切削加工性能。
球化退火又是為淬火前做準備的一種熱處理工藝。當珠光體中存在片狀滲碳體或先共析網(wǎng)狀滲液體,會使鋼的力學性能下降、變脆,淬火時容易發(fā)生變形甚至開裂。如果使?jié)B碳體球化則鋼的韌性明顯提高,加工性能明顯,淬火組織均勻,淬火后的工具鋒利且壽命提高。因此,對于高碳鋼、高碳合金鋼等工模具在淬火前一般進行一次球化退火。
5)均勻化退火。將鋼錠或鋼坯加熱到1000。C以上,并較長時間保溫,使鋼中元素時行擴散,使之均勻分布偏析,幫均勻化退火又稱擴散退火。均勻化退火的同時也內應力,一般制造大模具時才使用均勻化退火,并直接在鋼廠完成此工序。
6)去應力退火。退火溫度一般在600——650。C,目的是冷加工或粗加工產生的硬化、應力,主要是為后續(xù)加工或后續(xù)處理創(chuàng)造適當條件。
7)再結晶退火。再結晶退火又稱軟化退火。退火溫度一般在680——720。C進行(合金鋼高于此溫度),目的是冷加工后的組織變形,加工硬化。